欢迎访问2022免费白菜
预约电话:0373-3665182

“民法典宣传月”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与医务人员同行(一)

时间:2025年05月26日 点击次数:142

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,自此我国迈入“民法典时代”。这部堪称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的法典,与每个人的人格尊严、生命健康和财产权益密切相关。今年5月是第五个“民法典宣传月”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七编 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颁布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实践、职业责任和患者权益保护具有深远影响,其核心意义体现在规范医疗行为、明确法律责任、强化权利保障等方面。具体分析:

一、明确医务人员的法律义务,规范诊疗行为

1.知情同意权的法定化

《民法典》第1219条: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、医疗措施、医疗风险及替代方案等,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(紧急情况除外)。

意义:医务人员需严格履行告知义务,避免因沟通不足导致医疗纠纷。例如,手术、特殊检查前必须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。

2.紧急救治义务的强制性

《民法典》第1220条:规定医院不得因患者未缴费或身份不明拒绝紧急救治,医务人员必须遵循“生命至上”原则。

意义:在急救场景中,医务人员可依法优先抢救患者,无需因费用或手续问题延误救治,同时减少伦理与法律冲突。

二、强化患者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

《民法典》第1226条:明确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,包括病历资料、身体隐私、家庭信息等。

意义:医务人员需规范病历管理、电子数据存储,避免患者信息外泄。诊疗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(如拉帘遮挡检查、避免公开讨论病情)。违反规定可能导致民事赔偿甚至行政处罚。

三、明确医疗损害责任,减少法律风险

1.过错责任与举证规

《民法典》第1218-1224条:规定医疗损害责任以过错为原则,但在特定情形(如隐匿病历、违规诊疗)下适用过错推定。

意义: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诊疗规范,完善病历记录(如及时、准确、完整书写病历)。避免因流程疏漏(如未签字、记录缺失)导致医院承担不利后果。

2.医疗产品缺陷责任

《民法典》第1223条:因药品、医疗器械缺陷造成患者损害,患者可向医疗机构或生产者索赔。

意义:医务人员需严格核查药品器械来源、有效期及使用规范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,避免连带责任。

返回列表
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