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2022免费白菜
预约电话:0373-3665182

“民法典宣传月”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与医务人员同行(二)

时间:2025年05月26日 点击次数:126

四、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化

1.患者义务的明确化

《民法典》第1224条和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》第20条:规定患者应当遵守医疗秩序和医疗机构有关就诊、治疗、检查的规定,如实提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,配合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。

意义: 在患者隐瞒病情或拒绝配合时,医务人员可依法主张免责,减少“单方面担责”压力。

2.禁止暴力伤医的民事追责

《民法典》第1165条(侵权责任):患者或家属侵害医务人员人身权益(如殴打、辱骂),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
意义: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护,医院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护医护人员权益。

五、特殊场景下的法律指引

1.遗体与器官捐献的规范

《民法典》第1006条:明确遗体捐献须基于自愿原则,医务人员需尊重患者生前意愿或近亲属同意。

意义:避免因程序不合法引发伦理纠纷,确保捐献行为合规。

2.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应用的边界

《民法典》第1009条:涉及人体基因、胚胎等医学活动不得违背伦理道德。

意义:医务人员在开展基因编辑、AI辅助诊疗等新技术时,需严格遵守法律与伦理红线。

六、对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

1.提升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

医务人员需主动学习民法典相关条款,将其融入日常诊疗行为。医院应定期组织法律培训,通过案例模拟(如医患沟通、纠纷处理)增强实操能力。

2.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与透明化

民法典推动医疗流程标准化(如知情同意书模板、隐私保护制度),减少随意性操作。

患者对自身权利的认知提升,促使医务人员提高沟通质量与服务态度。

返回列表
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